金山商圈
清朝雍正末年,泉州移民到下中股庄建立街肆,街長約一公里,以金聲橋為界,分為頂街與下街,街區以慈護宮為起點,距今有三百多年,建地面窄進深,依然保留著「亭仔腳」的建築特色,是目前北海岸僅存的清代老街,為昔...
清朝雍正末年,泉州移民到下中股庄建立街肆,街長約一公里,以金聲橋為界,分為頂街與下街,街區以慈護宮為起點,距今有三百多年,建地面窄進深,依然保留著「亭仔腳」的建築特色,是目前北海岸僅存的清代老街,為昔日金包里住民主要的農產、漁獲集散地。老街凋零建築不復以往,目前雖有幾間保留傳統特色的閩式商店老宅,和部分日治時期洋樓立面,但大部分鄰街面多已改建成鋼筋水泥型式住屋,但老街市集仍如百年前一般的盛況。金山的早市依舊保持著傳統趕集的方式,在市集裏可依不同的產期買到本地特有的紅心地瓜、跳石芋頭、茭白筍、赤殼箭竹筍等蔬菜。近年來,金山上下全力發展觀光旅遊事業,老街除了傳統的百年米店、百年中藥行、雜貨舖等商家外,注入不少具有特色風味的新店家,使得老街得以展現新風華,店家提供的吃喝玩樂,一應俱全,遊客不妨利用假日前去一遊。(圖文部份轉載自<金山有情>第七期,法鼓山基金會出版)
金包里街也就是金山老街,昔日是金山一帶漁獲和農產的集散地。由於省道改變原有交通動線,金山的市街重心轉移至中山路,金包里街逐漸沒落。但是也因為如此,老街上保留了傳統的理髮店、米店、布莊、雜貨店,逛起來特別有古早味。這條街上除了出名的鴨肉,這裡的蕃薯、筊白筍、海菜、芋餅也都質優價廉,不容錯過。此外,到金山泡溫泉、走魚路古道,也都是一年之始,可以洗滌身心、活動筋骨的好活動。
本局為協助商家推廣地方特色經濟,本網站資料由店家或商圈組織提供登錄;如有涉及消費者權益等相關課題,本局將依規定轉請權責單位辦理。